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,拥护党的纲领,遵守党的章程…”蓝天白云下,五大书记铜像前,通信集团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。


为了扎实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使全体党员牢记党的使命宗旨,6月24日,通信集团党委组织在京地区全体党员前往西柏坡革命圣地参观学习,重温新中国的成长历史,亲身体会“西柏坡”精神。
西柏坡地处绵亘千里的太行山东麓,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,是一个三面靠山、一面临水的小山村,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,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,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,解放全中国,从此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。

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,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,其精髓概括为两个“敢于”(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)的开拓进取精神,两个“善于”(善于破坏旧世界,善于建设新世界)的科学精神,两个“坚持”(坚持依靠群众,坚持团结统一)的民主精神,两个“务必”(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,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)的创业精神。
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西柏坡,他表示,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,带着许多思考走。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,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。重温我们党的伟大历史,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。
活动中,集团全体党员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,并向革命先辈三鞠躬;通过重温入党誓词,表彰优秀党员、先进党支部,各支部书记分别以“发扬西柏坡精神”“扎实推进一抓到底”“爱岗敬业真诚付出”“结合实际谈两学”“坚定文化自信守住文化底线”等为主题为全体党员上微型党课,使全体党员深刻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和担当。
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里,在革命历史纪念馆里,在军委作战指挥室旧址,在五大书记铜像前,我们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,看着一件件文物,将我们拉进那光荣的岁月。那早已暗淡了的刀光剑影,那早已远去了的炮火硝烟,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眼前。
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里,在革命历史纪念馆里,在军委作战指挥室旧址,在五大书记铜像前,我们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,看着一件件文物,将我们拉进那光荣的岁月。那早已暗淡了的刀光剑影,那早已远去了的炮火硝烟,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眼前。
在这里,曾经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,破旧的家具,昏暗的油灯,狭小的空间,产生了经天纬地、治国安邦的精神理论;在这里,曾经的军委作战指挥室,面积不足60平米,一部电话、两幅地图、三张桌子和标注战场变化的红蓝毛线,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成为不朽的传奇;在这里,曾经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场,长条凳,小马灯,回荡着毛泽东振聋发聩的进京赶考宣言:“……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,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,工作更伟大,更艰苦”,“…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; 在这里,中华民族浴火重生,新中国挺立起不屈的身躯。


领袖铿锵的话语回荡在耳边,前辈坚毅的目光荡涤着年轻的共产党员的心灵。面对风云际会的国际国内形势下,怎样保持本色,践行两个“务必”,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并身体力行,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,每个党员心中都有了答案。
研究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加清醒的认识现实和面向未来。历史虽不会重复,却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。现在,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,但就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、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而言,在今天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,在革命大转折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,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,需要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,今天的“两学一做”不正是西柏坡精神的延续和升华吗?
集团全体党员将以此为契机,弘扬西柏坡精神,认真践行两个“务必”,扎实推进“两学一做”,为集团的改革发展,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。
